新冠变异毒株“拉姆达”引关注
国际战“疫”行动
◎本报记者 刘 霞
2020年8月,科学家首次在秘鲁发现了一种新冠病毒变异毒株C.37,世界卫生组织(WHO)将其命名为“拉姆达”。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6日报道,这种新毒株可能拥有能增强其传播能力的变异,正在全球多个国家传播,引起多国卫生官员的注意。
“拉姆达”变种首次在秘鲁被发现后迅速传播。6月14日,WHO将其归为“关注变种”(VOI)。VOI变种指可引起社区传播、传播集群,或在多国发现的变异病毒。一旦变异毒株出现传播力、毒力增强,或使现有检测、治疗方法、疫苗效果降低,其将被归为“担忧变种”(VOC),“德尔塔”就属于VOC。
据英国《每日邮报》7月6日报道,在澳大利亚成为最新发现“拉姆达”的国家后,这个毒株已经扩散至31个国家,在南美国家的传播率尤其高,现在占整个秘鲁新增病例的约81%,邻国智利感染该变种的患者也达到新增病例的约1/3。而且,这种变种最近在英国突然出现。6月25日,英国公共卫生部报告了6例“拉姆达”变种病例,均与海外旅行有关。
“拉姆达”变种正在受到监测,因为它携带了一些可能增强其传播能力的突变。与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相比,“拉姆达”变种的刺突蛋白中有7个突变。
WHO称,其中一些突变可能增加病毒的传染能力,或降低某些抗体中和病毒的能力。例如,“拉姆达”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(病毒借此附着到人体细胞上)中有一个被称为F490S的突变。发表于《基因组学》杂志7月刊上的一篇论文指出,F490S可能是一种“疫苗逃逸突变”,它既可能使病毒更具传染性,也可能降低疫苗产生的抗体识别变异的能力。
不过,英国公共卫生部称,这些影响还只是理论上的,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这种变种会导致更严重的疾病,或使目前使用的疫苗效果降低,需要开展更多研究来确定这一突变是否真的影响了病毒的行为。